|
推荐语:
黄药师赏析:正所谓见诗如人,诗虽然不能完全反映作者的实际情况,但也在一定程度受到作者思想、生活实际等影响,在某种程度带有一定的个性标识度。我与田法深交,是从读他的诗开始的,他有一颗关爱之心,忠于真我性情,从日常、身边的事物去发现,抒发自己对婚姻、家庭、友情、人生,爱情、社会等诸多关怀和感悟。他的很多诗作,都关注了细节,以及细节上的延展,有时能跟事物存在的理解很好的融合,并与现场发生了某种关系或影响。他的诗,有如一个放大镜,放大了其中客观存在的细节,放大了事物内在的矛盾或关联,使读者能够通过文本,去关联自己或重新认知实际存在的世界。
这首诗,虽然不能代表田法的诗作水平,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他的写作特点。我们且看他是怎么进入诗歌现场并进行干预的。
张晓静的秋天是忙碌的
忙得连眼角的鱼尾纹
也顾不上舒展开
任谁,也没法把她
和当年的那个村花联系在一起
诗歌有时直接进入就好,他说,张晓静的秋天是忙碌的,总是一笔,正常逻辑下面他该做个解释或分拆了,但是他很聪敏,通过抓住事物的通感,有效转折到事物的存在状态当中,就是她眼角的鱼尾纹去。这是作者内心状态的呈现,也是对读者内心的一种引导。就像你看到一朵花,你感到他是美的,虽然你说不出具体,但也引导了别人进行深度的理解或想象,这就是外在的事物通过内心的经验,无意识的重新构建新的存在,同时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义。
作者又接着说:
葡萄熟了。做为她的男人
我只是隔三差五才能回来一次
以至,邻居见了我
说的最多的是
回来帮忙来了
这是对现场过程的描写,作者的观察从主观过渡到客观,并从第三者的角度,有意识的让叙述带有距离感,不在一个平面上去递进,而在更多纬度上进行表达,从而让诗意有了空间感。这样的文本,能够强烈的带动读者内心去反应,去生发属于读者的一份认知。这样,让诗歌现场以客观的存在走近读者,让生活的现实成为诗意的局部,从而在构建诗歌整体上有了无限的可能。
作者接着写到:
仿佛,秋天只是她一个人的
潜意识里,已把我
从我和她组建的家庭里
除名。张晓静的秋天
我更像她的一个雇工
这些诗句把人与人的存在关系,很巧妙的在简单的文字和词语中展现出来。诗歌通过作者主观的意识在客观世界的反映,表达了我们日常熟视无睹的关系和事实。作者在诗中,是带有怜惜和愧疚的思想去推动诗意的,从中带动了一样爱着的人去关心,关注。那样,诗歌中的景场其实不再是私人化的了,已经能够主动融合个人感情,外延了读者对日常美好事物和情感的需求。
田法的诗歌,正是这样,以人性关怀为诗歌内在的驱动力,以现场细节融合内心为文本表现内容,放大生活熟视无睹的场景,唤醒读者内心对关爱情感的需求,从而让诗歌获得了共鸣。这种写法,能给你最真实的诗歌现场感受,让你与诗歌文本相互影响,去延伸新的现场存在关系,这样,诗歌就获得了新的生命力。
但是这样的写法,是优点,也是缺点。这种细节的呈现,或者说是内心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过程,最容易落入线性思维,让诗歌在一个纬度进行,诗意不能发散,难以多层面进入深层次诗意的发掘。这也是,我多次表示田法的诗,诗意不够深刻的原因。希望其以后,多发散思维,不再在感官层面进行诗意的发现,而是多进行深度写作,发掘事物的本质或还原生命与世界的真相,着重多一点在理性内容相信,他善于学习进取的精神和态度,会让他在诗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推荐:黄药师
张晓静的秋天
文‖田法
张晓静的秋天是忙碌的
忙得连眼角的鱼尾纹
也顾不上舒展开
任谁,也没法把她
和当年的那个村花联系在一起
葡萄熟了。做为她的男人
我只是隔三差五才能回来一次
以至,邻居见了我
说的最多的是
回来帮忙来了
仿佛,秋天只是她一个人的
潜意识里,已把我
从我和她组建的家庭里
除名。张晓静的秋天
我更像她的一个雇工
《张晓静的秋天》赏析
http://bbs.fengqiyc.com/forum.ph ... &fromuid=121657
(出处: 风起中文网论坛)
|
|